活性炭的制造主要分为炭化和活化两步。炭化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对原料加热,一般温度控制在600℃以下,使原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分解成碎片,同时放出水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氢气等气体,重新集合成稳定结构,成为一种由碳原子微晶体构成的孔隙结构,其比表面积达200-400mz/g,此时残留的含碳物质便成为随后所形成的活性炭中组成孔隙的基础碳结构的原始骨骼。活化是在有氧化剂的作用下,对炭化后的材料加热以产生活性炭,最常用的活化气体是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它们的混合气体。当氧化温度低于600℃时,一般用空气为氧化剂;当氧化过程的温度为800一 900℃时,一般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为氧化剂。活化初期,炭化产物上的碳被慢慢氧化消失,使微晶之间原来闭塞的微孔打开,随着活化的进一步进行,结晶状态的碳也开始氧化消失,结果使原来的细孔孔径变大,或使相邻细孔合并成更大的孔,并使比表面积达1000 -1300mz/g,活化的同时把活性炭表面的化学结构固定下来。